第(1/3)页 嬴政眼睛微眯,“为何?” 赵惊鸿道:“因为,迄今为止,历代君王中,除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是真正地创造了真正的治国之策的,两人之后到今天,除了您,所有的君王,在治国之策上,几乎没有寸进!” “哦?”嬴政不由得眼前一亮,“请惊师细讲!” 蒙毅三人也认真地听着。 赵惊鸿道:“您看,周文王创周易,对后世影响深远,周文王创周礼,奠定了文明的基础。” “周礼确实是非常有效的治国之策,治民之策。” “而后,不管是那些诸侯也好,那些国君也罢,他们全都在做一件事:纳贤才!让这些贤才为他治国,让这些贤才给他讲述如何治国,然后这些君王去尝试。” “失败了,所谓的贤才担负一些责任,但最终的骂名,还是落在了君王身上。” “成功了,这些人夸赞君王一句贤明之君,而功劳他们占了大部分。” 嬴政微微点头,对赵惊鸿的说法非常认同。 倒是蒙毅表情怪异。 他觉得赵惊鸿说这些话,似乎在挖所有人的老底儿! 若这话传出去,以后君王谁还会重用贤才? 赵惊鸿继续道:“从周朝到现在这么多年,若君王们仔细思考,认真考量,总结经验,我觉得出一部:治国策,不为过吧!” “但很可惜,没有!” “若论真正的治国之策,唯有君王最有发言权,因为他是一个国家的掌舵者,他是制度的颁布者,更是政策的执行者,也是观察者,更是总结经验之人。” “但很可惜,并没有人这样做。” 嬴政不由得瞪大了眼睛。 是啊! 若历代君王,总结经验,足以出一部治国论! 就如同启世大典一样,历代君王不断完善,不断总结经验,改正之前的错误。 第(1/3)页